玉米,国家又出手了!

发布时间:2020-12-29 编辑:北京联创 来源:北京联创


  玉米已经引起高层极大重视!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2月21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提到,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严格控制燃料乙醇加工产能扩张,重点提升生物柴油产品品质,推进非粮生物液体燃料技术产业化发展。


  燃料乙醇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可再生能源,而生物燃料乙醇是联通农业、能源和环保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国内燃料乙醇企业大多用玉米进行生产,去年开始国营企业逐步掺混水稻进行生产,但对于整个乙醇行业来说,玉米仍是最主要的原料。当前中国玉米略显紧俏,除了部分惜售因素外,玉米下游行业近几年扩张消化玉米过快。


  



数据来源:CASDE 制图:中华粮网


  我国玉米的主要用途是饲料与深加工两个领域,分别占63%和30%,合计占比超过九成。2020/2021年度深加工行业玉米消费量在8300万吨,同比增幅1.2%;饲料行业玉米消费量在18300万吨,同比增加5.17%。近7年来,国内玉米总消费量持续上涨,主要受益于居民消费水品的提升以及下游饲料和深加工行业快速发展。


  



数据来源:CASDE 制图:中华粮网


  众所周知,玉米的供求关系正在从前几年的过剩转为短缺。4年前,我国玉米库存高达2.5亿吨,明显供大于求。为了解决阶段性供大于求问题,2016年,国家取消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同时调减“镰刀湾”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玉米产量连续4年减产。与此同时,玉米的加工转化市场活跃,饲料行业由弱转强,淀粉加工总体扩张,特别是玉米燃料乙醇加工转化能力扩张较快。在产需关系此消彼长的带动下,玉米去库存的速度比预想的要快。随着产需缺口扩大和库存数量下降,2020年以来,东北、华北、华南地区玉米的市场价格从2019年底的1700~1800元/吨上涨到2500~2600元/吨。从12月以来玉米调控节奏来看,玉米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正在采取措施。


  我国燃料乙醇政策演变


  我国燃料乙醇属于政策驱动型行业,国家相关能源与农产品政策的变化对于燃料乙醇行业影响较大。


  我国生物燃料乙醇酝酿于1999年,由于库存粮食积压过多,陈化粮的用途被慎重考虑。2000年,启动了燃料乙醇项目,探索用玉米、小麦等陈化粮加工燃料乙醇,由中央财政投入4.89亿元,在河南、安徽、吉林和黑龙江先后建设了4套总计年核准生产能力为102万吨的燃料乙醇生产装置。2001年,当时的国家计委等五部委颁布了《陈化粮处理若干规定》,规定陈化粮的用途主要用于生产酒精、饲料等。生物燃料乙醇应用自2002年开始试点,明确了四家企业的各自的经营范围,至2004年市场格局正式形成,并于2006年达到了年产102万吨的燃料乙醇(其中70%的原料为玉米,30%为小麦)。


  2006年后,随着陈化粮问题的基本解决,粮食需求的日益增加,再加之全球范围内能源价格高起所引发的粮食危机,粮价进入高位运行区间,中国粮食安全所受到的威胁与日俱增。为此,2006年12月18日发布了《关于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管理》、《关于加强玉米加工项目建设管理的紧急通知》,提出了重点支持以薯类、甜高粱及纤维资源等非粮原料产业发展的原则。至此,中国燃料乙醇产业发展进入慢车道,经过十年发展,总体产能规模仅达到260万吨,部分项目审批后,受需求影响未能建设或投产。


  2017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将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基本实现全覆盖。


  到了2020年,燃料乙醇行业再现发展转折点。上半年公共卫生事件封锁交通导致燃料乙醇需求量下降,下半年低油价也影响生物能源发展。长线来看,本着“不与人畜争粮,不与粮林争地”的原则,科学管控粮食燃料乙醇总量,可能会严控玉米用于生产燃料乙醇,优先保证饲用需求。


  经过十多年发展,燃料乙醇产量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市场成长空间进一步打开,从2014年的216万吨增至2019年的284万吨,增长31.5%。目前,国内已建成中粮肇东、吉林燃料乙醇、中粮安徽丰原、中粮广西、河南天冠、中兴能源、山东龙力等7家生物质乙醇生产企业,封闭推广地区包括河南、安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份。中国已成为继美国和巴西之后,全球生物燃料乙醇的第三大生产国和使用国。


  




  目前我国燃料乙醇的主要生产方式有玉米乙醇、纤维质乙醇以及煤制乙醇三类路线,而其中玉米乙醇和纤维质乙醇属于生物质发酵制燃料乙醇不同发展阶段的工艺,可归为生物质乙醇大类。


  现阶段生物质发酵制燃料乙醇仍是我国燃料乙醇产量的主要来源,当前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量中,87%的原料来源是玉米。所谓的燃料乙醇汽油,其实可以称之为玉米乙醇汽油。


  目前乙醇汽油对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依赖非常大,我国人口众多,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乙醇汽油的生产和使用是能源问题,更是粮食问题。


  乙醇汽油必须摆脱粮食依赖


  近几年的国内玉米市场,总体呈现出产不足需的格局,按照农业农村部的数据,2018/19、2019/20、2020/21三年国内产需缺口都维持在1700万吨以上。自2010年我国从玉米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今年1-10月累计进口782万吨,已经远超进口配额。


  若后期燃料乙醇项目陆续开工投产,我国玉米产需缺口将扩大,也再次暴露出生物燃料乙醇行业“以粮食为主要生产原料”的短板。在此紧要时刻,有必要重新审视行业发展思路,立足长远调整优化技术路线。


  




  中华粮网特约摄影:黑龙江陈武


  “87%的原料来源为玉米”的生产结构,是悬在行业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也是我国生物燃料乙醇行业的“七寸”。 生物燃料乙醇的发展不能、也绝不该建立在高比例依赖粮食原料的基础之上。但现实是,当前全球成熟的生物燃料乙醇生产技术无不是以玉米、小麦、稻米等粮食作物为主要原料,“与人争粮”“与粮争地”始终是行业发展绕不开的难题。 穷则变、变则通。要想实现大规模、可持续发展,生物燃料乙醇行业必须另辟蹊径,从“粮食”转向“非粮”。即另起炉灶,转向以资源丰富的玉米秸秆、干草、树叶和其它种类的植物纤维材料为主,减少对粮食作物的依赖。 燃料乙醇的核心问题从来不在于“要不要发展”,而在于“如何发展”。“非粮燃料乙醇”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应该成为行业、企业和主管部门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唯有如此,才能让乙醇汽油发展与粮食脱钩,从而助力实现粮食、能源“双安全”。


  最 后


  生物燃料乙醇的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燃料乙醇推广历程也清晰的表明其在国家战略安全中的地位,既表现出其为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之间的枢纽,也可能产生一定的冲突。因此,燃料乙醇的发展需要择时、择机进行部署,不能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又能为中国能源战略提供一定的支撑。


  因此从粮食安全考虑,玉米作为主打能量饲料的来源以及作为工业消费来源的主力军,对于口粮的安全起到重要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当然,因为只有品质差的稻米小麦才会充当替代作用,即使有饲料和工业用量挤占了部分份额,但口粮的安全相对而言更能够得到保障;但玉米在饲料与工业方面的安全问题将更为严峻一些。而且玉米还是国际农产品贸易中活跃度相对较高的品种。由于中美贸易之间的摩擦,我们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掌握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主动性至关重要。


  玉米很明显已是中国粮食安全战略拼图上很重要的一块。


  (来源:中华粮网综合农业农村部、乙醇汽油和燃料乙醇、中国能源报、证券市场周刊等)














版权所有:北京联创种业有限公司 网站管理京ICP备14011380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乙12号院1号楼19层2211、2212室 技术支持:狼烟科技法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