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芯片战争让中国加快了行业布局。
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种子是农业之母,是农业科技的芯片,是粮食生产的源头。种子行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乎我国粮食安全的命脉,如若优质种子大量依赖进口,我国农业将面临“卡脖子”风险。
袁隆平院士题词
种子,农业“芯片”
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高度的加持,在粮食安全战略的大背景下,“种子”问题”得到了空前重视。
一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二是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三是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层面将解决好种子问题作为年度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单独列出,尚属首次。在这样一场为中国经济把脉定调的重要会议上,为何要突出强调解决好种子问题?
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一粒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解决好种子问题,瞄准的是14亿中国人的超大内需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图源:《瞭望》新闻周刊 吉林省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7月23日摄) 许畅摄
目前,我国种业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特别是核心技术创新不足,亟需加大育种核心技术创新。而粮食生产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发展,藏粮于技就成为最重大、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
为此国家“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在“一粒种子”上下更大功夫、做更大文章,除了要把饭碗端得更牢、让14亿人吃得更好外,更是一国出于不能受制于人的战略考量,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觉不能寄希望于国际市场。
洋种子隐忧
近年来,我国种业发展势头向好,取得一些突破,但很多种子大量依赖国外。国际种业巨头控制我国种业市场,包括全球种业前十强在内的70多家国际种企进入中国,一大批洋种子渗透到田间地头。
在我国,小麦、水稻种子基本是国产品种,大豆种子国产化率也较高。玉米、马铃薯等种子部分依赖进口,蔬菜种子对国外的依赖更显严重,辣椒、洋葱、胡萝卜、茄子、番茄、马铃薯、西蓝花……这些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蔬菜,不少都是洋种子长成的,甚至有的基本上全部依赖进口。
根据《2019年中国种业发展报告》,2018年我国进口农作物种子7200余万公斤,进口额4.75亿美元,其中蔬菜种子进口额2.28亿美元,来自近50个国家和地区。
多年来一直从事玉米分子遗传育种研究的安徽农业大学教授马庆表示,现在玉米种子对外的依赖性比较强,过去只是很少一部分,现在基本一半对一半。
黑龙江种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黄春峰介绍,黑龙江省不少地方都在使用进口玉米种子。比如黑龙江北部地区种植的玉米,多是一家公司从德国引进的品种,具有早熟、脱水快、抗倒伏等特点,得到大面积推广。
而美国先锋公司20余个玉米品种更是完全覆盖我国粮食主产区东北、黄淮海地区。其选育的杂交玉米种子“先玉335”推广至今已十余年,是东北、华北玉米产区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在部分地区已成第一大品种。
作为世界第二大种子大国,我国种业市场规模接近千亿元。过度依赖进口种子,将导致我国不能掌握部分种子的价格主动权和市场话语权,不但可能给种植大户带来经济损失,更蕴含“断种”风险。不仅粮食安全保证不了,农业安全也可能被别人扼住要害。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并非我国首次聚焦种子安全。
2020年10月11日国家市场监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20年第21号公告,批准发布106项国家标准和2项国家标准修改单,其中包括GB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第1号修改单》,定于2021年11月1日起实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表示,提高种业创新水平,关键要深化改革,其中有三方面工作需要加强:一是把高校、科研院所的育种研发资源引向种业企业,实现产学研融合,使种业的研发更好市场化;二是改善评价和激励机制,农作物新品种的评审要更多突出需求导向和市场导向;三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从国家层面加大对种业等重大关键环节研发的支持力度,培养大国优势,克服种业市场“小、散、乱”的弊端。
农业安全更重要的是种子安全。一些重要品种如果过分依赖国外,一旦发生"断种",就会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因此,种业的竞争关系到整个国家、整个农业产业的竞争能力,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高科技战争。
来源:中华粮网综合新华社、《瞭望》新周刊、中国新闻网、种业商务网。
来源:中原农资宝典
-END-
下一篇:玉米,国家又出手了!